Topic review |
Posted: Sat 3:00, 12 Mar 2011 Post subject: 官修党史评 | |
官修党史评说
官修党史评说朱蓬蓬据媒体报道,近100万字的官修《中国共产党党史》第二卷(1949-1978)出版。按说,应该是党修党史,国修国史。关于中国共产党党史,实际上在国内外已经出版过许多版本。如果说官修党史的话,那是执政党修自己的党史,而体制外的民间历史学家,研究者,也有许多人在著作中国共产党党史、人物史、事件史。事实证明,许多时候,民间的研究可以补充官修的不足。所以,尽管建国后的30年党史修了16年。但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仍认为:“一本历史管10年20年就不错了,以后肯定还要不断修订。”对官修党史,南边周末记者覃爱玲作了长篇报道。为什么一部党史修了这么长时间呢?一幅上海石库门中共二大党史纪念馆的图片有一句话说:“中国共产党建国后至1978年的历史,编写难度最大。”为什么难度最大呢?报道说:“党内有同志看了,有不同意见。”所以,只能“求最大公约数”,“以稳为主”。按照石仲泉对官修党史的说法是:“统一党内尤其是高层干部的认识。”说实在话,笔者也是参与了1949年至1978年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活动的。七八十岁的人,这段历史大家都清楚,既然都参与了,都清楚了,有什么难写的呢?如果要说难写的话,就是因为“官修”者编写的指导思想有问题。例如,从覃爱玲的报道中我们得知,当年龚育之主持党史编写工作时的要求是“成绩写够,错误写透,评价公正”。依笔者愚见,这三句话的要求不算大错,但忽略了“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不管是成绩还是错误,只要写出事实就是“公正”,有了事实的记录,真正的评价由读者去做。笔者记得,当年,薄一波在中央主管党史研究工作时,曾在《人民日报》发表长篇文章,要求对党史的研究着重在建国后,为了“稳定”,对建国前的党史,意思是放一放。实际上建国前的28年党史也一样的难写。搞到今天,是建党90周年了,三个30年的党史,竟然这么难写,这算是个什么讲究呢?众所周知,“官修党史”与“民修党史”(或者说是学术著作)是不同的,因为在认识上有分歧。特别是在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上,高层干部因经手而熟谙,民间百姓因参与而悉知。如果不讲实事求是,不仅党内的认识难以统一,就是民间和学术界,也是不会认同的。据称,为了求最大公约数,16年间,《党史》第二卷的书稿反复修订,四次送中央领导核阅。有参与编写的学者对南边周末记者感慨,16年来这本书批改过程中本身的挫折变动,也可以写一本书了。当然,实事求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也很难。因为人的思想有一个发展进步的过程,众多的历史人物的是非,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的认识,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清晰起来。诸如大跃进、文革等大事,即使是不断修改补充再版,也属正常,更是进步。最近,对于党修党史,习近平同志强调:“坚持实事求是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要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旗帜鲜明地揭示和宣传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形成的历史必然性,揭示和宣传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揭示和宣传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性,揭示和宣传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领导人民所取得的伟大胜利和辉煌成就,揭示和宣传党在长期奋斗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决反对任何歪曲和丑化党的历史的错误倾向。这是党史工作必须遵循的党性原则,也是每一个党史工作者应该履行的政治责任。”这里,笔者的一个想法是,除了坚决反对歪曲和丑化党史外,民间研究发现挖掘有关党史的回忆、资料、文件、纪录,也都值得官修党史工作者参阅考查。2011年2月2日星期三迎辛卯兔年之除夕夜 The secondary purpose is to show you how much traffic 038; visibility your articles are attracting for you.Some questions for you:How would you like to see these email reports improved?What additional information should we include in them?Is monthly the right frequency to send them or would like them more or less frequently?Does this email service lead you to really write and submit more articles or not so much?Would you like to see total # of clicks delivered to your website? 林冲和林娘子(四、五)――鲁达 |